昌都列举网 > 商务服务 > 广告媒体 > 发布会天津蓟州新城一期定向融资计划认购
昌都
[切换城市]

发布会天津蓟州新城一期定向融资计划认购

更新时间:2019-08-07 11:05:35 浏览次数:78次
区域: 昌都 > 洛隆
类别:电视广播广告
地址:天津
产品认购链接:天津蓟州新城一期定向融资计划
【天津蓟州-产品资料下载】
规模:5000万;
期限:6个月;
收益:20万8.8%,50万9.0%,100万9.2%,300万9.4%;到期还本付息;
资金用于天津蓟县新城小城镇(一期)及于桥水库环境治理项目建设。
【融资方】天津蓟州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天津市蓟州区国资委,注册资本金81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总资产541亿,营收57亿,净利润6.43亿。
【担保方】天津广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天津市蓟州区国资委,注册资本金50亿元,主体信用评级AA,总资产871亿,营收68亿,净利润5.89亿。
【地方经济】天津市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18年GDP高达18809.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6.19亿元;蓟州区为天津市辖区,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18年GDP达380.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83亿元,增速为全市16个县区。
----------
21世纪经济注意到,《方案》中对选址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则需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率先启动包括南汇新城、小洋山岛等在内的共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域。

除此之外,在核心的产业发展方面,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强调了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以及其服务和融入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方向,为这座未来产城融合之城描绘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受访专家表示,从《方案》中列出的新片区选址范围来看,将临港装备产业区、南汇新城、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作为新片区的先行区,从布局上来看,先行启动区是典型的自贸港模式,配以《方案》多处提到的离岸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说,其实质也说明新片区的先行启动区也正是在探索自贸港的制度探索。

同时,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开放型产业体系,“比如说,特别强调通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在8月6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
此次印发的《方案》中明确了临港新片区要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成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中列出了诸如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以及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共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设目标。

其中,梳理发现,在涉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中,《方案》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核心产业明确提出,且各自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突破口也一一指出。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布的《方案》所涉及的改革力度可谓十分空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方案》给予了诸多的顶格改革力度,诸如在数字贸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以及“一带一路”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都包括在内。

“这与40年前深圳改革开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完全不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未来肩负着代表国内高产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曾刚告诉,此次《方案》中在产业发展领域内给予自贸区新片区多重政策利好,同时也十分明确地在诸多关键的技术发展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实际上,要打造开放型的产业体系,新片区除了在打造面对国外市场的开放体系同时,《方案》中也多次强调了新片区对国内市场开放的意义与作用。

注意到,此次《方案》中多次提及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作用。除了在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中,明确要求自贸区新片区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外,在加快推进实施方面,同样也明确了自贸区新片区要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尤其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明确推广范围和监管要求,按程序报批后有序推广实施。加强新片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曾刚认为,虽然当前发布的总体建设方案基本都在上海区域内,但实际未来上海新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领域内的制度经验,还将推广至长三角区域,这是未来自贸区新片区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打造产城融合经济特区
在此次发布的《方案》中,注意到产城融合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自贸区的规划建设框架中,体现了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片区朝着后工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的目标。

在8月6日下午4时召开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回答提问时透露,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制定的特殊支持政策,主要聚焦在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

其中,涉及人才吸引和住房保障的配套举措颇受外界关注。陈寅在发布会上指出,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新片区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为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

除此之外,新片区还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对于非户籍人才在购房资格方面进行放宽标准,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购房需缴纳的个税或社保年限由5年缩短为3年等。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布的《方案》首次将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纳入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一方面体现了新片区建设以人为本,要探索后工业园区时代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的工业园和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必然要在此新片区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内取得突破。

陈波认为,在旨在发展后工业园区的模式中,人们一直翘首以盼的医疗和教育等内容,未来或将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

注意到,实际在《方案》中也明确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产城融合发展领域的具体内容。《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拓宽国际优质资本和经验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加强新片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

曾刚告诉,上述众多涉及产城融合发展的领域中,很多都是当前制度所严格管控的领域,过去的开放更多是体现在国际友好合作领域,通过新片区进一步拓宽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体现出此次中央对于建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决心与信心。21世纪经济注意到,《方案》中对选址范围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在具体推进实施过程中,则需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率先启动包括南汇新城、小洋山岛等在内的共119.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域。

除此之外,在核心的产业发展方面,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强调了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以及其服务和融入对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方向,为这座未来产城融合之城描绘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受访专家表示,从《方案》中列出的新片区选址范围来看,将临港装备产业区、南汇新城、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作为新片区的先行区,从布局上来看,先行启动区是典型的自贸港模式,配以《方案》多处提到的离岸管理模式,某种程度上说,其实质也说明新片区的先行启动区也正是在探索自贸港的制度探索。

同时,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开放型产业体系,“比如说,特别强调通过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在投资环境、贸易监管、国际人才流动以及税收等核心环节,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新发展理念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在8月6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

打造开放型产业体系
此次印发的《方案》中明确了临港新片区要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成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规划中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中列出了诸如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建设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促进产城融合,以及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共六个方面的具体建设目标。

其中,梳理发现,在涉及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中,《方案》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核心产业明确提出,且各自所涉及的核心技术突破口也一一指出。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布的《方案》所涉及的改革力度可谓十分空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方案》给予了诸多的顶格改革力度,诸如在数字贸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以及“一带一路”等产业发展的需求都包括在内。

“这与40年前深圳改革开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完全不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未来肩负着代表国内高产业发展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曾刚告诉,此次《方案》中在产业发展领域内给予自贸区新片区多重政策利好,同时也十分明确地在诸多关键的技术发展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实际上,要打造开放型的产业体系,新片区除了在打造面对国外市场的开放体系同时,《方案》中也多次强调了新片区对国内市场开放的意义与作用。

注意到,此次《方案》中多次提及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作用。除了在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中,明确要求自贸区新片区加强与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外,在加快推进实施方面,同样也明确了自贸区新片区要带动长三角新一轮改革开放。

尤其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人才流动、运输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明确推广范围和监管要求,按程序报批后有序推广实施。加强新片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曾刚认为,虽然当前发布的总体建设方案基本都在上海区域内,但实际未来上海新片区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等领域内的制度经验,还将推广至长三角区域,这是未来自贸区新片区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打造产城融合经济特区
在此次发布的《方案》中,注意到产城融合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自贸区的规划建设框架中,体现了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片区朝着后工业发展模式进行探索的目标。

在8月6日下午4时召开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回答提问时透露,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制定的特殊支持政策,主要聚焦在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

其中,涉及人才吸引和住房保障的配套举措颇受外界关注。陈寅在发布会上指出,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新片区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为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

除此之外,新片区还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对于非户籍人才在购房资格方面进行放宽标准,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购房需缴纳的个税或社保年限由5年缩短为3年等。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布的《方案》首次将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纳入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规划建设之中,一方面体现了新片区建设以人为本,要探索后工业园区时代的发展模式,打破传统的工业园和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必然要在此新片区内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内取得突破。

陈波认为,在旨在发展后工业园区的模式中,人们一直翘首以盼的医疗和教育等内容,未来或将有明显的突破和创新。

注意到,实际在《方案》中也明确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产城融合发展领域的具体内容。《方案》指出,要进一步拓宽国际优质资本和经验进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园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渠道,加强新片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高品质国际化的城市服务功能。

曾刚告诉,上述众多涉及产城融合发展的领域中,很多都是当前制度所严格管控的领域,过去的开放更多是体现在国际友好合作领域,通过新片区进一步拓宽进入国内市场的渠道,体现出此次中央对于建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决心与信心。
政信定融网发布
昌都广告媒体相关信息
注册时间:2019年07月23日
UID:624009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实名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